專訪|監管涉長遠發展 做好搭橋修路 許正宇︰不應以鬆緊量度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歐達禮(Ashley Alder)將提早今年底卸下證監會行政總裁一職,出任為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主席。其任內推行多項監管措施,有人讚他積極打擊市場失當行為,但亦有人批評監管過嚴,扼殺市場機遇。無巧不巧,政府去年8月正式上調股票印花稅後,港股日均成交大縮,令中小型券商陷「雪上加霜」局面。

新政府上場,金融界已有不少要求「拆牆鬆綁」的聲音,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接受《香港01》專訪時強調,市場不應以「鬆、緊」去量度監管力度,政策更多以長遠、可持續發展作考慮,又指一直有加強本港市場競爭力及吸引力,持續「強身健體」下金融業得以受惠。

許正宇指,政府作為市場監管者,需考慮政策的可持續性,重申上調股票印花稅的政策目標清晰。(廖雁雄攝)

政府去年8月上調股票印花稅,其後投資氣氛轉差,首當其衝是證券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下跌,去年上半年平均日均成交額為1,882億元,今年上半年則跌至1367.7億元,跌幅逾兩成七。

過去政府推出不少財金政策,效果顯著,倒加股票印花稅惹來不少爭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受訪時表示,政府作為市場監管者,要考慮政策延續性及可延性,「做生意不單是要一個成本低的地方,而是要(提供)穩定環境,等他們去計劃資源運用,去做他們想做的業務。」

他未有直接回應何時再就股票印花稅作出檢討,重申政策目標清晰,成交金額下跌,除印花稅外,亦受市場變化、國際局勢等多重因素影響,「應該『整全』去睇成件事。」許正宇以2018年的上市制度改革做例子,令大批新經濟及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改變市場生態,吸引投資者投資港股。

2018年的本港上市制度改革做例子,大批新經濟及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資料圖片)

監管措施非以「鬆、緊」量度

的確上市制度改革後不少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但這支「興奮劑」的藥力似乎正減弱,近兩年新股上市(IPO)淡靜,去年全球集資額跌出三甲排第四,跌出「紐倫港」的地位;今年上半年以上市宗數計更大跌至第10位,集資額則跌至第9位。

市況不佳,歸因許多因素,有評論就認為政府此時應放寬監管,但許正宇指出,從監管者的角度出發,措施非以「鬆、緊」而是可否持續去量度,「放鬆、收緊好易,但市場又是否可以持續呢?」他再以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為例,放寬上市條例後,港股「量、質都有改變」,香港更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企業上市的資本市場,反映措施有助市場持續發展。

至於監管虛疑貨幣這類「新金融」,政府的原則亦一樣,如通過修訂《2022年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修訂)條例草案》,禁止任何未領有牌照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包括各加密貨幣交易所等在港開展業務,目的亦是希望相關交易所更穩健發展,「(加密貨幣交易所)受監管的情況下,得到市場認可,所以監管及市場發展,不是完全抵觸。」

「搭橋修路」 積極開拓新機遇

政府從長遠角度去考慮政策成效及對市場發展的影響,無可厚非,但對業界,特別是本地中、小型券商而言,成交縮、IPO宗數下跌,加上面對互聯網平台競爭,就是當前問題。對於業界的呼聲,許正宇指出,政府一直有積極為本地金融業開拓機遇,包括政府發行零售綠債,及即將發行的銀債,券商都可以參與,同時亦正與內地跟進本地券商參與跨境「理財通」的情況;疫情期間,亦直接提供現金補助予證券公司。

他直言,要幫業界的「王道」正是持續增加市場機遇,用好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強化與內地的聯通,並鼓勵本地券商提升科技水平。

許正宇說如自己的網誌中提到,財庫局要為國家及香港「賺多些、省多些、創機遇」,未來工作包括深化好「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優化上市制度,考慮容許未有盈利的「硬科技」企業來港上市等,「做好搭橋修路,橋越起越闊,擺入去的東西越多......不斷持續強身健體,大家用開你的東西,覺得有用、有效率,就會繼續罷東西(資金)於市場內,因此,監管不是以鬆、緊去定,反而是如何做好平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