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息達8厘非狂想 4大原因養大一個小朋友不用600萬|鄭昆侖

撰文:鄭昆侖
出版:更新:

美國8月份CPI通脹率按年升8.3%。儘管上月通脹率略為低於7月份的水平(8.5%),但是市場正在擔心食品以及核心通脹率仍在升溫,因此不少交易員預期美國聯儲局將會加大加息力度(即作風更加鷹派)。現時大多數利率交易員(來源:CME FedWatch Tool﹚認為2022年年底前美國利率水平不會低於4.0厘﹙甚至見4.5厘水平﹚。作為參考,在今年8月中,當時大多數利率交易員仍在認為2022年年底前美國利率水平大約是3.25厘至3.75厘左右。

即使2023年美息見6至8厘 亦未必是「天荒夜譚」

上述的美國核心通脹率(Core inflation rate)並不計入食物以及能源的物品或服務。換句話說,通脹情況並不只是控制油價以及食品價格便可以了,原因是通脹已經「擴散」至多處。正如筆者一直在指出,長期而言亦要透過大幅加息(收緊銀根),才有可能有效地「打擊」通脹。長遠而言,引起高通脹的主要原因是央行過度「印錢」,因此收緊銀根亦是控制通脹的「不二法門」。

即使2023年美息或高見6至8厘,這並非「天荒夜譚」。事實上,非常資深的基金界人仕Mark Mobius近日亦指出若然通脹高企,那麼美息水平有可能高達9厘。如果將通脹惡龍「屠殺」的Formula是「CPI加上2厘」,那麼即使是息率見10厘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8至9厘的CPI通脹率仍成為了歐美諸國的新常態了(New normal)。

於1979年10月至1982年6月期間,美國利率(Fed funds rate)長期高於12厘的水平(有時甚至高見20厘水平)。1979、1980、1981年的美國CPI通脹率分別為11.3%、13.5%、10.3%。當期時的通脹率水平與2022年的情況分別不是太大。

港銀加息若「猶疑」, 只會令資金加速流向「高息美元地區」

即使香港銀行在加息方面取態仍「猶疑」,全球範圍內美元所涉的息口上升亦會「息誘」現金持有者沽出港元、買入美元。於9月16日香港1個月HIBOR利率已升至2.33厘水平,但是仍低於美元1個月LIBOR利率水平(2.99厘)。持有美元(沽出港元)的利息差(Interest rate spread)交易仍是有利可圖。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因素是即使是做美元定存,在海外離岸戶口的美元定存利率仍明顯高於在香港銀行的美元定存利率。

香港的3家發鈔銀行現時的12個月美元定存利率仍不高於2.8厘(來源:銀行官網)。渣打(2888)旗下的渣打香港(注:作風較為進取),其最新的12個月美元定存利率高達2.8厘(只限於新資金)。至於中銀香港(2388),現有客戶的12個月美元定存利率大約是2.0厘至2.1厘。至於匯控(0005)旗下的匯豐香港,其官網亦表明12個月美元定存利率僅為0.6厘。那當然,匯豐的客戶如果向Relationship Managers (俗稱RM)表明自己「知道市價」,他們應該仍有可能「拿到(R到)」高於2厘的美元存款利率。

只不過,上述其中一家英資銀行在海外的離岸戶口,其官網顯示最新的12個月美元定存利率已高見約3.6厘的水平。換句說話, 在國際範圍內的美元定存利率的「市價」,應該是將1年期美國國債息率(約3.99厘)減去0.3至0.4厘左右。

某程度上,港銀加息作風有點兒猶疑,亦可能在「鼓勵」人們沽出港元並且兌換成美元,再將美元調至境外以便享受較高的美元存款利率。

2020年的1,000萬港元現金的「價值」未必及得上2022年的300萬港元

美國大幅加息,對於持有美元現金(而且負債水平有限)的人們來說,錢是變得「更加好駛」。相似情況或套用於港元持有者。

在2020年仍是處於超低息的環境,當時的12個月定存利率或只有0.5至1.0厘(注:而且要大額資金)。每存入1,000萬港元,每年利息收入可能只有5.0萬至10.0萬港元。

至於2022年9月中,將港元兌換至美元(離岸戶口)隨時享有定存利率2.8至3.6厘水平。即使本金只是300萬港元(約合38萬美元),每年利息收入亦有可能達8.4萬至10.8萬港元水平。

因此,在2020年持有1,000萬港元現金的「低風險錢搵錢價值」,未必及得上2022年手頭上持有的300萬港元(或相應的美元水平)。

為何奥運金牌得主有可能「估錯了」養小朋友的數目?

近日有銀行的廣告(廣告代言人包括1996年奥運的金牌得主)指出要養大一個小孩(小朋友)在2006年當時需要400萬港元,至於在2022年(應該是年初的估算)因為通脹原因預計數目已升至600萬港元的水平。

只不過,筆者認為2022年的數目是「估大了」, 原因有4個。其中一個原因是存款利息大幅回升,因此即使是「躺平」將錢放在銀行亦可以「以現金養現金」,本金亦不用太多。除此之外,按揭利息上升亦在推低本地樓價,而且人口老年化以及多了人離開亦令租金成本回落。換句說話,2022至2024年的本地住屋成本相對於2020年隨時會「低一大截」。

由於多了人選擇離開,而且本港近年出生率偏低,因此相信不少名校以及國際學校開始面對收生不足的難題。亦是這樣,將來本地的教育開支有可能不升反降。

再者,作為入境旅遊以及區內財富管理中心的香港,隨住通關幾乎無望以及資金離開亦有可能面對「生意淡薄」的局面。近日多了「地產佬」公開發文「叫救命哀求通關」,亦知道情況有多麼的嚴重。就舉今年月餅市場為例,由於少了大陸人購買而且本地月餅市場多了大量競爭(連剛剛結業的餅店Crostini今年也有售賣奶黃月餅),因此今年的月餅價格在中秋正日前幾天已出現「割喉式降價」的情況了。即使外圍物價上升,但是區內的供應過剩(Over supply)情況在某程度上「惠及了」本地消費者。

【財經專欄】「侖」理講價.鄭昆侖|善恆證券策略師

作者介紹:筆者 Albert 為特許財務分析師﹙CFA﹚,從事投資行業十多年,包括買方研究分析、獨立股評分析等工作。Albert的投資(投機)理念是尋找鮮為人知的宏觀以至行業趨勢,在人群未湧入前買入「優質資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